原题:“苏超”淘汰赛再度激发城市品牌竞争潮
10月18日晚9时许,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以下称“苏超”)半决赛南京队与泰州队激战告终,6万多人涌出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南京球迷老马和他的伙伴们十分不甘:奥体主场常规比赛时间从未输球,竟然在点球大战中以8:9遗憾告负。
当晚的南京奥体看台上,德国管理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生Zoe和Amar,以及来自欧洲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同伴们,也在为南京呐喊,参与了每一次的看台人浪。
也是在这一晚的南京奥体,600余名泰州球迷头戴京剧精美凤冠,将属于这座苏中古城的梅派艺术标志带到了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城市竞技场。
10月19日晚,加班回家途中的两名南通公务员,在路边临时停车,只为看手机直播的南通与无锡半决赛点球大战。当南通队员踢出的最后一球飞入球网绝杀无锡队时,两人欢呼雀跃。
几乎同时,座无虚席的南通体育会展中心,标志着太湖与运河之城无锡独特色彩的桃红色看台区,千余名远征的无锡球迷始终高喊“进一球”!
10月4日至19日,“苏超”第二阶段淘汰赛的6场比赛在南京、南通、徐州和盐城四市陆续展开。虽然参赛球队和城市减少了,但比赛的激烈程度和主场城市的热度却再度提升,参赛城市的“品牌形象”色彩更为浓郁,彼此竞争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
宁泰之战现场,南京奥体中心涌入了61565名观众,再次刷新中国业余足球赛事的上座纪录。今年7月以来,这里已连续六次创下“苏超”现场观赛人数纪录。
半决赛两战,中央电视台向全球直播,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频等200余家媒体参与直播或报道,线上直播观众分别逾5993万人次、约6407万人次。
据统计,“苏超”第一阶段常规赛场均现场观众2.7万人,场均观看直播人次逾2224万。迄今为止的第二阶段6场淘汰赛,场均观众逾4万人,场均观看直播人次逾5833万人次,分别较常规赛增长了48%和160%以上。
“苏超”联赛作为极具影响力的本土体育IP,其火爆不仅激活了文体旅娱消费场景,更通过流量聚合效应,成功将赛事关注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增量,推动文体旅娱消费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带动整体消费市场持续回暖。
“苏超”联赛在赋能消费增长的同时,更成为江苏品牌向外传播的重要载体。赛事搭建起展示江苏城市形象、产业活力与品牌魅力的窗口,既让本土消费品牌借助赛事场景实现精准触达,提升市场认可度,也通过赛事的区域辐射力,进一步放大“江苏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助力品牌价值与经济价值同步提升。面向即将到来的“十五五”周期,“苏超”踢出的这记充满能量的“弧线球”,正催动江苏城市竞争、区域竞争不断升级。
“苏超”引流,江苏文体旅“多点开花”
两场“苏超”半决赛,让南京和南通的消费市场在国庆中秋假期结束之后又迎来了“黄金周末”。
支付平台监测数据显示,10月18日宁泰之战当天,南京全市重点监测的商业、文旅企业客流量分别环比增长8.1%、10.3%。河西银杏里文化艺术街区、栖霞古镇北区古塔……南京近80个“苏超第二现场”在冷夜秋雨中依然火热。其中,鼓楼水岸·南艺后街迄今累计观赛人群数量已超10万人次。
10月19日通锡之战当晚,8万多人在南通全市64个“第二现场”冒雨观赛。当日南通全市共接待游客50.4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4.2%,旅游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25.3%;全市重点商贸企业客流量环比上周增长13.2%。
据省文化和旅游厅统计,10月18日至19日,南京、南通两个半决赛主场城市景区游客人数环比增长7.8%,外地游客环比增长19.85%,银联异地消费环比增长22.12%。
在国庆中秋假期举行的“苏超”1/4决赛,市场消费拉动力同样强劲。10月4日,宁连之战当日,南京重点商圈和商业街区的文旅商业企业实现交易金额8.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近5600万元。10月7日,通淮之战当日,南通全市接待游客82.17万人次,同比增长33.5%。10月5日的徐泰之战正值国庆中秋假期“中段”,该市著名商圈苏宁广场10月4日至5日外市顾客消费占比63%,达到假期峰值。
作为江苏本土培育的体育IP,“苏超”的火热举办成为激活消费的关键抓手。赛事带来的流量效应持续扩散,不仅直接拉动体育服务业增长,更联动演艺、旅游、娱乐等相关领域形成消费合力。
从直接拉动的“赛事经济”来看,1—8月,全省体育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0%,其中体育组织因赛事运营、活动策划等业务增速明显,同比增速高达27.9%,体育场地设施管理也实现10.0%的同比增长。
与此同时,赛事IP还催化文旅消费同步升温,博物馆凭借文化体验热潮实现20.2%的同比增长,规模以上艺术表演场馆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0.7%,旅行社及相关服务同比增长11.9%,休闲观光活动、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与经纪代理服务分别同比增长10.8%、14.4%,娱乐业整体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2%,文体旅娱各板块协同发力,助力消费增长。
观察人士指出,“苏超”是“优质新型消费供给”的典型代表,这一体育赛事名牌已成为所有江苏城市充分释放消费潜力的流量入口。
从“圣奥体”到外籍新市民和新球迷
对于省会南京而言,“苏超”淘汰赛无疑加速展现了自身的另一面——包容、开放与活力。
江苏当代足球史上,南京始终是江苏所有球迷的精神家园,见证了诸多高光时刻的南京奥体中心甚至被很多球迷称为“圣奥体”,位置难以取代。
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是全省最大的足球场,2012年创造的中国职业联赛上座纪录保持至今。全省各地球迷曾无数次在此齐喊“江苏战斗”,铭刻着无数江苏球迷和足球人的记忆。“苏超”南京队首次移师奥体时,现场主持人如此问候:“南京奥体好久不见”。两场淘汰赛期间,苏北五市徐淮盐连宿的球迷会齐聚南京赛场,球迷们现场高喊“谢谢南京”。
来自马鞍山、滁州、芜湖等“南京都市圈”安徽城市群,以及上海、浙江、江西等省市的球迷,或赴“苏超”赛场为南京助阵,或在各地大屏和线上为南京助威。作为长江下游中心城市,南京长期以来辐射带动苏北、苏中与皖东、皖南等地经济发展,与沪浙乃至赣鄂湘闽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包容共赢”的城市品牌形象,通过“苏超”赛事进一步凸显。
10月20日,网名“Melody”的江西球迷在微信公众号“南京发布”文章《这篇稿子有960万通讯员》评论区发了一条阅读量极高的留言:见证了南京队从领先到点球失利,心中百感交集——从未如此深爱和支持过一座城市,期待未来还有机会再次来到“圣奥体”,为南京加油助威!
“开放”,同样是“苏超”凸显的南京品牌之一。宁泰之战现场,一批来宁访问的欧洲高校师生和科创人员感受到了古都南京的澎湃活力,包括淘汰赛,许多在宁的外籍科创人、企业家曾多次到现场观战助威。南京队在“苏超”赛场的自信坚韧,让这些海外人士发现了这座古都蕴藏丰富内涵的另一面。
“苏超”观众席上,出现过爱笛无人机技术公司法国籍联合创始人郝睿德为南京加油的身影。定居南京已经11年的他坦言,这里拥有不可多得的创新人才宝藏。目前他是南京工业大学特聘教授,从事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研发,促成南京主办了第27届IEEE全球机器人与人交互技术大会。
“战狼”“凤凰”与“进取之城”:南通、泰州与无锡的新品牌
10月7日,南通体育会展中心,“苏超”1/4决赛南通与淮安之战的中场,《Welcome to 南通》的歌声响彻绿茵场:“穿梭在江岸的霓虹间,狼山脚下藏着故事的碎片……”这首歌的创作者是长期在北京发展的南通籍歌手。
绿茵场外,“苏超”主题的“南通制造”文化产品不断涌现,其中包括:章回体系列述评《苏超演义》、长篇网络连载小说《为城而战苏超传》等。这座以制造业著称的江海之城,不但在赛场内外展现了自身的另一面——永争第一的“战狼”精神,也体现了深厚的体育与文化积淀,预示了城市能级提升的多元途径。
1/4决赛点球绝杀常规赛“探花”徐州队,半决赛再度点球绝杀常规赛“榜眼”南京队,泰州队出乎意料地闯入决赛,成为首届“苏超”最大黑马。泰州这座在江苏十三城之中向来居于“中游”的城市,这一次却以“破局者”的姿态站到了舞台的中央,可谓“凤凰涅槃”,与其“凤城”的形象颇为吻合。
无锡的城市传统形象是长三角工商业强市,汇聚江南的富庶与文脉。“苏超”淘汰赛的洗礼,凸显了这座城市锐意进取的另一面。常规赛阶段一度排名倒数,此后强劲反弹进军八强,1/4决赛客场三球大胜盐城,半决赛面对迄今战绩最佳的南通,战至点球决胜,无不是“遇强更强”城市精神的体现。
此次“苏超”,很多南通队员的籍贯并不在江苏。无锡队的队长和核心球员等都出自南京,但已在锡多年,成为“新无锡人”。泰州队许多骨干队员来自省外,迁泰求学。广纳英才,不问出处,正是这三座江苏工业之城日益开放精神的体现。(王峻峰)
来源:江苏经济报